關於平面設計的幾點思考

來源:奇趣手工館 2.02W

平面設計是一個將視覺世界符號化的過程,是用符號來思維的,以信息傳達為目的,在二維空間中對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關係的籌劃。但它又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思維過程。這是一個由設計者開始,延續到受眾的思維過程。而作為一名當代的平面設計師,我們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以及對社會、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應當承擔怎樣的責任?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關於平面設計的幾點思考

一、平面設計中應體現本土文化特色

我們的設計應該有特殊的文化內涵,也就是説應該反映本土文化。作為中國的設計師就應該集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所謂傳統文化,人類昨天經實踐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對於今天而言,就是傳統文化;今天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對於明天而言,也是傳統文化。所以,我們不能一提傳統文化,就聯想到落後。事實上,人類在創造文化的過程中,早已經把那些落後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來的,對今天和明天能夠產生巨大影響的,那的確都是人類文化的精華。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麼呢?我們談中國傳統文化,大體離不開易學文化,離不開儒、道、和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是巨大而又深刻的。用之於政治,可以治國安邦;用之於經濟,可以富國強兵;用之於軍事,可以百戰百勝;用之於個人,可以修身養性。

傳統文化對於設計的影響也是隨處可見的。我們似乎可以從平面設計大師的成功足跡中尋找答案。靳埭強是一位敬業而又卓有成效的設計大師,他曾經獲得過很多國際平面設計界一流的大獎,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這種相融並不是簡推進和諧社區的建設和發展。採取“三位一體”的新型社區管理模式,這種社區管理模式是指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社區管委會和物業公司為兩翼,全面推進社區自治、服務、學習、生態、安全等管理。其中社區居委會代表業主,物業公司代表房地產開發企業。

1.逐步完善社區管理體制,促進基層社會管理的和諧。從薄弱環節入手,積極創新社區管理體制,構建“三位一體”的和諧社區管理新機制,有效整合社區黨建、管理、服務的資源和力量,為創建和諧社區提供了有效的機制保障和動力源泉。

2.切實增強社區服務功能,促進社區人與人關係的和諧。社區服務是社區最基本的功能,是和諧社區的主題和生命力所在。增強服務意識,為居民提供完善的服務環境是社區工作追求的目標。通過對社區硬件設施的覆蓋和人性化服務的提供,建立有效的溝通平台,以促進社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加強硬件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量的基礎服務設施。在開發建設之初就引入了服務理念,堅持完善服務設施與開發建設同步規劃、同時起步,大力提高社區品位和居民生活質量,為創建和諧社區提供物質基礎。加強軟件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人性化的各項服務。

3.努力繁榮社區文化活動。在組織社區文化活動中,以社區建設為載體,活躍社區文化生活。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創造文明和諧的社區文化氛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引導居民愛祖國、愛城市、愛社區。形成崇尚先進、團結互助、扶正祛邪、積極向上的社區道德風尚,增強社區凝聚力。堅持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加強社區的服務與管理,以密切黨同羣眾的聯繫,調動社區居民“講文明樹新風、共建美好家園”的積極性。

4.大力加強社區治安保障,促進社會秩序的和諧。社區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及IC卡技術基礎上,採用系統集成方法,建立的多媒體綜合信息交互系統,為住户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節能、環保的生活環境,達到了“科技生活化、生活科技化”的目的,實現以家庭智能化為主的智能型社區。

5.優化社區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社區依託物業公司的專業力量,積極參與生態型社區建設,形成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雙重合力共建生態型社區。

6.完善社區服務體系。“三位一體”的社區管理模式,擴大各項工作在社區的覆蓋面,增強了各項工作的服務內涵,促進了社區服務體系的日趨完善,使全方位、多層面、人性化、市場化為特徵的現代社區服務得以最終實現。

7.共生產生共贏。當地政府部門通過建設和諧社區,可以促進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安定團結,獲得可觀的社會效益。社區人民羣眾通過建設和諧社區,實現了安居樂業,享受生活。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建設和諧社區,可以滿足業主的需求,塑造高品質的企業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價值。

單的相加,而是深刻理解上的融合。我們從靳埭強的所有設計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強烈的中華文化氣息,這也正是他的藝術設計成功之所在。如果説,靳埭強的成功有什麼捷徑的話,那就是把傳統文化融匯到現代設計當中去,使設計作品更具有文化氣息,以此增強設計的感染力。

同樣,韓美林的藝術設計成功之路,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這一點。韓美林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如今,世界許多國家的領導人,都收藏有他的藝術作品。韓美林的藝術作品,不論是繪畫、雕塑,還是設計,不但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藝術,同時也吸收了西方藝術的精華,他把寫實、誇張、抽象、寫意、工筆、印象等諸多手法巧妙地融為一體,使作品達到高、深、新、遠的境界。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韓美林認為,藝術的成功,在於有“根”。這個根就是中華民族之根。藝術要達到世界水平,就必須依靠民族傳統加上現代意識。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使韓美林的藝術創作走上了成功之路。

二、平面設計師要有超前意識

在現代社會裏,超前設計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如現代許多家庭裝修中既不用現在流行的裝飾材料,也不運用現代時尚的色彩來營造氛圍,而是運用符合自己個性的色彩、自己喜歡的材料或質地進行個性化設計裝修,就很好地解決了設計被時間、流行趨勢所淘汰的問題,不僅延長了設計的使用壽命,而且也給消費者或客户節約了一筆可觀的費用。諸如這種超前的設計在包裝設計、產品造型、建築設計等各行業中開始被廣泛採用,逐步發展到更寬廣的領域。因此設計中的超前意識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創造活動。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設計發展史,令國人引以為豪。如仰韶文化的彩陶、商代的青銅器……為什麼那麼多的設計作品經過了幾千年的滄桑還是興盛不衰?而七、八十年代的設計作品如包裝設計、產品造型、傢俱設計等不久就顯得陳舊不堪很快就被市場所淘汰了呢?難道真是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時代的流行趨勢對設計壽命週期的衝擊作用所造成的?而為什麼那些古老的文明卻仍能光輝依舊?

設計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挖掘、研究不深,文化底藴不夠,才是真正導致包裝設計壽命週期過 短的主要原因。

那麼怎樣才能把超前意識溶於現代設計中去?又如何去挖掘現代設計中的文化底藴呢?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存在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虛實模仿

設計的具象一般是通過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對人物、動物、植物、風景等客觀存在的自然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後進行藝術加工,它保留了自然形態的特徵及典型性,變成設計裝飾元素,但它已不是原始的自然形態。設計的抽象實際上是相對於具象而言的,它是通過幾何形態的造型,以色彩明暗、線條自由運動的感覺來傳達情感。像仰韶文化中的廟底溝彩陶紋樣設計,通過抽象的幾何形態把自然具象花草變成彎月形、花瓣形、圓點後,經過巧妙的組合,構成種種連續紋樣,把實用器物裝飾得虛實相造,雖已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現在看起來彷彿還是最新的設計一樣這是我們的祖先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裝飾紋樣的設計,其主要是源於生活,源於勞動,源於具象與抽象的虛實之間的靈氣,使我們感受到超前創意的設計生命力之強大。

2.存在於點、線、面的藝術形式之中

象古彩陶的裝飾紋樣無不是從點入手,然後在點與點之間用曲線或直線連接起來,或以並列的斜線和三角為單位組成反覆連續紋樣,以面成章的同器物的形體默契結合,產生一種既富於節奏和條理又富於變化的形式美感。將點、線、面組合構成其特有的、富於運動變化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人以新鮮、刺激和震撼的感受,對以後幾千年的現代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藝術設計與科技製作相結合

確切地説超前設計應該包括超前創意與製作兩個過程。設計只是藝術意象的確定和體現,是“務虛”的抽象階段,沒有物化的過程;而物化就必須通過工藝材料、應用技術手段,製成物質———成品,才達到藝術意向的具體化。所以,超前藝術的設計與現代科技的進步是分不開的,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繫又彼此依賴的。科技限制着創意也促進創意,製作可依據設計創意也可超越設計創意。因此一件超前的設計作品必須從藝術創意、構思、藝術表現技巧上精加工與設計工藝製作技術上精加工。除了把握設計因素的表現規律,更為重要的是要探討獨特的表現手法,依賴科技手段,以超前的表現技術去表現創意,追求對設計對象的精確美、造型美、結構美、色彩美、材質美。

三、包裝設計中要考慮綠色設計因素

在當今世界,“綠色包裝”已漸漸成為國際潮流,反觀中國的國情,我們有必要也有責任把推行“綠色包裝”的問題放在首要地位。無論從我們自身健康的角度和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講,還是從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世界的繁榮來講,關於綠色包裝設計,我們都應給予密切關注和足夠的重視。

綠色設計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呵護生態,環保意識;人類自身健康安全意識;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思想;自然及其舒適簡約的設計理念。因此綠色設計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上的考慮,更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它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外觀設計上標新立異的做法,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態度和方法去創造產品的形態,用更簡潔、持久的造型使產品儘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壽命,從而在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一方面,綠色包裝設計可以緩解資源危機污染防治的雙重壓力。綠色包裝設計的着眼點應放在有利於人體健康,防治污染,以及對資源的再利用方面,其落腳點仍放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上。另一方面,綠色包裝設計的影響更體現在它所藴涵的思想以及對人們觀念的衝擊上。綠色觀念不斷向人們傳遞“關愛環境,關愛健康”的理念,引領人們拋棄有害於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生命個體和羣體探尋更加有意義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戈洪《新平面》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3]紐瓦克(美)《什麼是平面設計?》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設計發展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