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版画的当代意识与本土立场(转载)手工拓印教程

来源:奇趣手工馆 3.26K
新现实中的审美转换——新世纪中国版画的当代意识与本土立场尚 辉

新世纪中国版画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低迷与消沉之后开始呈现出鲜明的当代意识。中国版画的这种“当代性”,一方面来自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审美呈现,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对国际当代艺术理念的借鉴与吸纳。的确,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版画已和上世纪拉开了很大距离,在经过批判现实、再现生活及凸显语言的审美历程之后,开始转换到主体精神的自觉、观念形态的创造和新媒材的试验这个当代性审美品格的确立上。

新世纪中国版画的当代意识与本土立场(转载)手工拓印教程

新世纪中国版画的发展改变了以往那种红红火火的热闹场面。在这10年中,版画展览的数量也许还很难和中国画、油画相比,但第十六、十七、十八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和第七、八、九届全国三版展显出稳步增长,在矜持之中给人以意外的惊艳。学院是新世纪中国版画发展最重要的学术动力与人才资源,为此,召开了“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并分别举办了两届深圳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和首届上海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由此显见学院版画在当代中国版画发展中所起到的担当作用。在这10年中,中国版画的版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那种以木版为主的版画时代已经过去,当代中国版画更多地是以丝网、石版、铜版、综合版为主要版种,木版已退居其次。三版之中,又尤以丝网版画显现出更强劲的势头,先后举办了三届全国丝网版画展并策划实施了多种形式的丝网版画邀请展,丝网版画专项展的规模化与制度化意味着丝网版画和当代艺术联系的紧密程度。

的确,新世纪中国版画已逐渐缩小了和“当代性”相隔的历史性的时差。和20世纪90年代相比,这种“当代性”首先来自于中国版画所体现的对于当代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上。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逐步深化的市场经济,逐渐积累了丰赡的社会财富,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促进了中国社会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社会转换。消费时代已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国现在进行时态的强势语境。但消费社会在为人们创造丰厚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免给人们带来精神心理上的种种病症。对于这种社会心理的表现,不仅成为当代版画家从过度专注制作技艺转向深度人文关怀的重要支点,而且也成为他们进行新现实中的审美转换的重要内容。铜版画家王家增所描写的主人公是当代社会底层的或灰色的“心理失重”人群,在他的《车间》系列、《我们走在大路上》《正视者》等作品中,画家以纯熟的版画技巧描写了那些少言寡语的芸芸众生。他的作品以一种朴实的批判性揭示了那些忍辱负重、寻求温饱的平凡人生在面对社会转型、迎来现代化的惊涛骇浪时产生的某种焦虑失重、惶恐无奈的精神心理。和王家增表现他所成长的旧城区环境中的人物心理不同,徐宝中表现的则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焦虑、怀恋和苦涩。他的铜版画描绘了许多充满奇异幻觉的影像,画面中的人物与动物以一种难以言语的方式纠葛一起,想像与虚拟、梦幻与荒诞、冷漠与偏执共同组成了这些影像表达的人生寓言。

探寻内心的真实,表达现代文明的生存感受,成为消费社会艺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梦是通向人类内心深处和心灵最隐秘处的另一扇门”。当韦嘉把梦中呈现的意象作为创作的图像资源时,他的具有陌生感的具象图像便开始了对于现实形象的重构。我们看到的是,真实与梦幻、平常与神圣、简约与单纯,他规避了羞耻、暴力与色情,让我们感到的只是他心灵之中的寂静与渺远,那是和当下社会与文化表象相反的另一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态度。出生于瑶族山寨的文牧江亲身感受了现代文明对于偏僻山寨的惊扰,虽然瑶族山寨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花瑶民族的文化在逐渐消失。在《雀声已远》系列作品中,他把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花瑶的群体形象与带有某种现代文化意味的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花瑶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对比。在《世相》系列作品中,他又将这种文明的冲突转换为对现代人心理精神与生存状态的揭示,以此表现在一张张看似平静面孔的背后隐藏着的恐惧与忧虑。在表达现代文明的生存感受上,喻涛的《城市风景》不是再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景观,而是表现人们内心对于这种现代化城市的生存体验。他酷爱深夜时分在高层工作室里看到的幽深夜空和阑珊灯火,观看那些星星点点的灯火在悄声熄灭之后依然稀疏地闪着孤独灯光的窗户,因此他所表现的城市风景便是在城市的高楼与旧屋、白天与黑夜、真实与虚幻之间构成的精神图像。用写实手法表现那些塑料的透明器皿的熊永平,在那些廉价的一次性消费的透明瓶杯中感悟到的是精神与物质、存在与虚无相对立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一种在当代商业文明和消费文化中制造出来的特定材质的物品,竟如此贴切地吻合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现实,隐喻着当代人的心灵困境”。

活跃在新世纪版画界的大多是70后与80后的版画家,他们成长的年代已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相对于还具有理想主义使命感的60后一代,他们这代人已开始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宽松和谐的政治氛围与丰厚殷实的物质成果,市场经济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信息的高速传播、网络的快速普及和文化的快餐形态,都形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理念。当图像的生成与传播真正实现了大众化与廉价化以后,写实性的版画很少能够成为他们创作的兴奋点。在他们的版画作品中开始出现各种大众传播的信息图像与语言符号。比如伍秋娜的《不太遥远的海》《不太遥远的山》等作品,便直接将卡通图像的虚幻性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机械体进行组合,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变异和背景中充斥着的机械体来述说生物进化和机械生产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卡通图像的使用上,陈文则是直接借用米提形象来表达80后这代人生活感受的。陈文对于米提形象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我隐约体会到一种反差,MITTY的神情和它所在的花哨迷人的环境形成反差,显得寂寞,甚至有些可怜巴巴,所有热闹的气氛和它没有关系,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也没有关系”。在陈文水印木刻《SUPERMITTY》系列作品中,画家通过米提所表达的其实是她们这代人心里潜在的不为人知的淡淡的悲伤与无奈。

图像信息的传播是消费主义时代最鲜明的信息传输与视觉消费方式。版画创作的图像性是版画当下性最鲜明的语言标志,而且,胶片图像和电子图像都在丝网版画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比如周吉荣以表现北京古城和现代文明相冲突的丝网版画,就大量使用了老北京一些典型建筑的胶片图像,这种图像的复制、移植和画面中出现的交通标志、快餐符号、现代服饰等现代文明景观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薛磊对于消费图像的运用显得更直接而具有波普意味,他的《戏看》系列一方面将现实中流行少女的形象和戏曲人物形象相错叠,另一方面又将商标广告随意转印到画面之中。从丝网语言的角度看,薛磊试图将图像语言和手绘语言更自然地融为一体,他在图像影印之后既通过刮、擦、划、刻等方法对原有图像秩序进行重新构建,又运用笔触和线条增加图像的绘画性。杨勇的丝网版画也是从安迪·沃霍、劳申伯格等人的波普艺术中得到启示,他试图通过作品证实视觉经验某种美丽的误读。他的作品大都采用大网点,远看具象、真实,近看则被消解在五颜六色的网点中。在丝网版画图像信息的使用上,有些则直接将计算机语言的数码图像当作独立版画作品。如赵鑫的《早上7点50分》所表现的职业少女早晨上班前在镜前漠无表情的化妆神态,几乎就是数码图像的放大复制。在某种意义上,数码图像的可复制性已成为广义上的新媒体版画,而生成数码图像的计算机语言的模本编程者也就成为这种新媒体版画的创作者。

因传媒革命而带来的信息时代,使媒介在当代社会越来越享有独立的地位。后现代艺术的文化观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媒介自觉与独立的观念。对于架上绘画而言,将原本是造型形象物理性附着物的媒材转换为审美语言本身,正是架上绘画具有当代性的一种标志。在杨锋的作品中,他把历经风雨的原木材质本身作为审美诉求的对象,主体的我看似隐去,实则揭示出物性世界的高度膨胀对于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否定。作者借用铜版刻蚀技巧及凹版压印工艺所凸现的材质审美独立性,显示了以媒介为主体的时代语言互融、边缘拓展的共性。新世纪10年,也是新媒介、综合版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2006年举办的首届全国综合版画展,便表明媒介物质自身信息的传递以及“平”“凹”“凸”三种印制方式的综合使用已成为版画当代性探索的重要路向。

中国版画的当代性,当然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翻版,更非西方文化立场所选择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国版画只有构建当代性的本土话语体系,才能真正地在文化的全球化趋向中享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地位与艺术价值。新世纪以来有关版画的批评与理论研讨,也便显得异常敏锐与活跃。特别是对版画的本质特征、版画形态学研究、版画批评良性机制的建立、当代艺术语境下中国版画艺术语言的转换、中国版画当代的本土话语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正是这种当代性的本土立场,才使中国版画具备了和世界版画对话、互动与辐射的国际影响力。新世纪以来,在国内由各地各种学术机构举办的专项国际版画展逐渐增多,如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云南省国际版画双年展和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等,而且一些国际性版展已开始获得国际认同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的参与。这种情形,和上世纪中国版画走出国门参加国际版展而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

谨就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而言,第一届观澜版画双年展的国外版画占入选总额半数以上;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观澜版画双年展外国版画已逾入选总额三分之二,而且在11件获奖作品中,外国版画为9件。第二届观澜版画双年展收到70个国家、1604位艺术家的2894件作品,这说明观澜版画双年展已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与重视,并彰显出国际性版画大展的地位与影响。这组数据还表明,在中国举办的一些国际性版画展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国际性的策展理念、操作规程和评选机制。的确,新世纪以来,在中国举办国际性的艺术展览,重要的不只是让本国艺术家拥有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在坚守本土文化立场的同时,尊重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艺术家的价值观与艺术理念,由此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平等对话的世界艺术舞台。在某种意义上,新世纪中国版画的“当代性”所凸显的这种国际视野中的自我意识、当代理念和媒材扩展,或许正是像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这样的国际性版展带来的创造活力,或许这才是开放的视阈中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自觉自主自强的审美映射。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磨合让我读懂很多生活的语言,风虽改变了方向,却没有改变我的行程-----

来源网址:_感谢独茂兰石授权转载,再转请保留本信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