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手工木艺教程

来源:奇趣手工馆 3.13W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从大唐一路走来,历经千年,饱经沧桑,真诚地站在我们面前;

手残党入坑的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成品严整简洁,大气张扬,令人震撼。佛光寺东大殿外观造型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气魄宏伟;

主要材料:

  椴木层板(1mm,3mm,6mm)  榉木棒(10mm)
  竹签(3mm)  太棒胶

所需工具:

  铣床(或精雕机)  尺子
  美工刀  瞬干胶
  木蜡油

制作步骤:

第1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张

佛光寺东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四阿顶,坡度缓和,广檐翼出,体现出唐代建筑宏大豪迈的气象,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遗存。

第2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3张

【梁思成先生手绘佛光寺东大殿正面图】

第3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4张

【梁思成先生手绘佛光寺东大殿断面图】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带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助手前往山西寻访唐代木构建筑,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第4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5张

【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内与“宁公遇”的合影】

东大殿是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11年(公元 857年)建成。

第5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6张

【东大殿之建筑分析】

东大殿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成,内槽深两间广五间之面积内,更别无立柱。大殿前面居中五间装版门,两“尽间”装直棂窗。两山均砌雄厚山墙,唯最后一间开直棂窗。檐柱柱首微侧向内,角柱增高,故所谓“侧脚”及“生起”均甚显著。

佛殿梁架,就其梁栿斫割之方法论,可分为“明栿”与“草栿”两大类。明栿在“平闇”以下,施于前后各柱斗拱之上,为殿中视线所及,均刻削为“月梁”,轮廓秀美。草栿隐于平闇以上,自殿内不见,故用粗木,由柱头斗拱上之压槽枋承托。

就梁栿与柱之关系论,则有内槽与外槽两组。内槽大梁(“四椽明栿”)为前后内柱间之联络。内柱与外柱同高,其上均施“七铺作”斗拱。檐柱上斗拱出四跳,双杪双下昂,以承檐槫及檐部全部结构。内柱上斗拱四杪(无下昂),承檐内四椽明栿。此内外斗拱后尾相向,自第二跳后出为“明乳栿”,即内柱与檐柱间之主要联络材也。

(可参考《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一书)

第6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7张

佛殿梁架,就其梁栿斫割之方法论,可分为“明栿”与“草栿”两大类。明栿在“平闇”以下,施于前后各柱斗拱之上,为殿中视线所及,均刻削为“月梁”,轮廓秀美。草栿隐于平闇以上,自殿内不见,故用粗木,由柱头斗拱上之压槽枋承托。

梁栿与柱,有内槽与外槽两组。内槽大梁(“四椽明栿”)为前后内柱间之联络。内柱与外柱同高,其上均施“七铺作”斗拱。檐柱上斗拱出四跳,双杪双下昂,以承檐槫及檐部全部结构。内柱上斗拱四杪(无下昂),承檐内四椽明栿。此内外斗拱后尾相向,自第二跳后出为“明乳栿”,即内柱与檐柱间之主要联络材也。

(可参考《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一书)

第7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8张

内槽四椽明栿作月梁形,两端因有华拱四跳承托,其净跨仅及两椽半。梁背上正中则以驼峰承十字斗拱,与两端者相应,以承平棊枋。

第8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9张

外槽明乳栿亦作月梁形,其两端施半驼峰。惟因距离短小,故梁正中不用十字斗拱,而施一枋相联系,枋上则隐出拱形,内外相对。

第9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0张

平闇以上均另设草栿,以承屋盖之重。草栿梁尾(内端)由内槽柱头铺作上之柱头枋承托。乳栿背上另施“缴背”,其外端仅略伸过下槫位置,上施方木以承槫下替木,其内端施方木敦以承托草四椽栿。草四椽栿之上,施敦掭大料以承“平梁”。平梁隐出月梁形,平梁之上施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两叉手相交顶点与令拱相交,令拱承替木及脊槫。

第10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1张

【东大殿之斗拱分析】

斗拱占柱高比约为1:2,典型唐代古建筑的斗拱柱高比;斗拱断面尺寸为210cm*300cm,在中国古建筑中,唯有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的斗拱等少数几座五代、辽代古建筑能与之比拟。

第11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2张

外檐柱头铺作,施于外檐柱头上之斗拱,七铺作双杪双下昂。

第12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3张

外檐补间铺作仅出华拱两跳,其下不施栌斗,故不置于阑额之上。

第13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4张

外檐转角铺作,施于四角柱之上。

第14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5张

内槽柱头铺作,内槽的斗拱都以正面向槽内,后尾向外。柱头铺作的正面从栌斗伸出华拱四跳以承托四椽明栿,全部偷心。

第15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6张

内槽补间铺作,在第三层柱头枋以上出华拱,共三跳,跳头安令拱以承托平棊枋。

第16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7张

内槽两山面柱头铺作,用材七层,仅伸出三跳。

第17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8张

内槽转角铺作,正面仅在四十五度角线上出华拱四跳。

第18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19张

【佛光寺大殿鸱尾】

明代仿制品,不确定明代是否仿制的是晚唐的原物,还是辽金时期换掉唐代旧物而加上去的新花样。

第19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0张

【文物出版社1:20模型】

东大殿测绘数据,有兴趣的朋友可查阅《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山佛光寺》、《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等;

首推《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中国古建筑制作技术)》,文物出版社出版,里面详细记录了佛光寺东大殿小木作模型的制作全过程。

第20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1张

【3D建模】

根据《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中国古建筑制作技术)》的测绘数据,以及相关书籍,1:10等比例微缩建立模型;楼主在汽车相关行业,熟悉的制图软件主要是SolidWorks 、Pro/E等,佛光寺东大殿使用SolidWorks建模,为了方便模型制作,采用零件装配方式建模,包含佛光寺东大殿的所有结构,瓦片除外。

PS:参考的相关文献和书籍,测绘数据还不够全面,有部分尺寸是推算得到;东大殿结构太过复杂,建立3D模型实在痛苦,曾多次想过放弃;历经数月磨难,终于完成图纸。

第21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2张

【2D图纸】

东大殿微缩模型对精度要求高,可以使用实木制作,需要精雕机或CNC,相关资金投入较大;还可以使用激光切割木板制作(斗、立柱、瓦除外),因激光切割对尺寸厚度有限制,小木作微缩比例调整至1:65;由于缺乏设备,东大殿主要采用激光切割制作,另外,斗是方木块铣床机加工制成,立柱是圆木棒制成,瓦片是竹签制成;

PS1:激光切割排版尤其重要,不然会导致分版困难;
PS2:排版时注意,零部件的数量要适当多一点,以免操作失误,导致零件损坏;

第22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3张

【MARK】

切光切割的椴木层板,断面会烧黑,很难清除干净;推荐一种漂白方案,双氧水颗粒+火碱+热水,详见说明书,亲测有效;

第23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4张

【美国原装进口太棒木工胶】

其胶合强度远大于木材本身强度,有极强的稳定性;只能用于木头与木头的粘接,使用温度12.8度以上, 5分钟内完成施工,10-15分钟表干,24小时完全固化(固化过程需加压,半小时左右即可达到50%强度),固化后呈半透明黄色;

第24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5张

【BUG】

采用激光切割,材料主要是激光切割的椴木层板、圆木棒、方木块和竹签;
斗,永远是bug的存在,东大殿的大斗是简易铣床机加工制成,精度较差;

第25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6张

【制作过程】

PS1:基本上是组装粘接,随时检查和3D数据做对比,若有不一致的尺寸,及时修正;不将就,不凑合,保持实物和3D数据一致;
PS2:参考3D数模,进行组装拼接;
PS3:分开组装,可先组装斗拱层,再组装屋架层,然后依次整体组装立柱、铺作、屋架、椽和瓦片;
PS4:部分激光切割的零件,需要美工刀二次加工,比如转角铺作;
PS5:激光切割的零件断面会烧黑,需要在组装前处理,不然会影响粘接,以及成品外观;
PS6:模型存在几处错误,且是低级错误;这里深表歉意,万望见谅;

第26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7张

【佛光寺东大殿1:65微缩小木作成品】


第27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8张

【佛光寺东大殿1:65微缩小木作成品】

第28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29张

【佛光寺东大殿1:65微缩小木作成品】

第29步:

第二十四木作之佛光寺东大殿 第30张

【上油】

上木蜡油,目的是防腐、防潮、防变形,第一遍上油后晾干,再上第二遍,甚至更多遍。

小贴士:

【梁思成先生日记: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又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们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PS:工具尽量买好的,胶水也尽量买好的;

PS:关于佛光寺东大殿的制作,太过复杂;从建立模型,到模型制作,前后共历时近6个月。考虑清楚是否有时间、精力和财力,再决定是否去尝试制作。

PS:非建筑行业科班出身,只是一个传统古建筑的爱好者,虽然尽力而为,但难免有力所不能及之处。希望诸位看客能够多多包容和斧正,旨在传承古建筑文化,传播DIY工匠精神;

一个“木”字,一道风景,一段往事

热门标签